消息
姚仁喜新作 自在挥洒 / 联合报
建筑人物与作品/专题之一
「即使只做个蛋花汤,也用心切葱」,设计过几十栋重量级的高楼,被定位为「现代派」建筑师之后,姚仁喜这两年想法有点改变。他庆幸已不想走国际路线、成为「大师」,有心情自侃「我菜倒烧的不错,可以作大厨师」-有了余裕连细糜也「用心」,举止随之自在,除了气度,姚仁喜多了一些通澈。
整理自己创业十几年来的作品,姚仁喜声明「看不出什么统一的风格吧」;他把每一栋建筑视作独立个性,各有各的故事:「我为它们寻求可能性,不是找答案」。
做过的案子性质之多样:台北丽晶饭店、仁爱鸿禧大楼,关渡附近难再见到的弧形住宅大楼、高雄四十一层纯饭店、大学校舍、慈济功德会台中集会堂改建…除了台湾南北都会,还远及马来西亚、香港、上海。
最新作品「富邦金融大楼」,姚仁喜比为「满汉全席」,因为用齐了先进国家的先进方式:设计、顾问的阵容,来自美日;营建的方式,按美国的管理制度;主控各楼表情的电梯,有详尽的「电梯计划」,灯光、庭园景观,均有专司。
姚仁喜不乏和国际合作的「机会」,接案一帆风顺,灵感泉涌,当然让人称羡;其实,他有累积机会的特质。比方,他看重「对话」:「对话是很古老的文化,智能会突然出现。」在别人,是被踩住的痛脚,他却捏拿为利多:「和业主沟通对话,永远是最好的设计」。
他也不免挖苦现实:「预售屋透视图和盖出的实景,差异比较,是建筑系学生很好的论文」,但只要使得上力,他就「推到最边边」。逼近边缘,一直紧底着他的灵感、手法,「然后,就可以跳出去飞翔」。
「台北是一个困难的城市」,他泛指台湾各大都会,都市计划的「林」没做好,只能为个别建筑的「树」费心思;「在台湾做建筑」,限制重重;如盖住宅,有销售的限制、基地奇形怪状的限制,风水文化上的限制,以及我们法规上的『贡献』!」台湾三天两头改变建筑法规,「建筑师只剩造型能变化。」偏偏他早想通「设计,不只是在造型上变花样,而是找到生活上的可能性」。
「建筑和人可以沟通,是因为感动。」姚仁喜思索建筑价值的核心,与一般人对现代建筑的体受,简直在另一极端:「如何为居住的人激发灵思,带来生命感受」。于是,他为高层建筑,造出「空中的地面层」;一个集合住宅,他为每家每户设计「空中花园」。
连出家人都闻名请他盖现代式的佛堂,做稳现代建筑的盛名,但他跃过许多让人仰头赞叹的案子,内心记挂的,还是十年前创业的第一个案子,最近才全数完工的薇阁小学。「他就像年轻时的一位知己吧,一直在告诉你什么似的」,他为校园改变呆板的面貌,那时每天逗留在校园,甚至就把图画在墙上。
最后盖出一个「不是房子的房子」,那是一个围楼梯墙廊,老师、学生都着迷,找尽理由在其间流连。
脚踏「实地」处理「真实」的东西—姚仁喜越来越觉得建筑师是美好的行业:「他在都市中,又能超越许多领域,用实质环境,帮助一些新的理念实现。」他越来越被「一种专注的心情」感动,不管是蛋花汤还是满汉大宴,他的用心,自在其中。
联合报记者沈怡 / 台北报导 (199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