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消息

法鼓山农禅寺 空花水月凝正念 / 远东建筑奖系列报导

法鼓山农禅寺 空花水月凝正念 / 远东建筑奖系列报导

2014
建筑师姚仁喜历经6年完成的景观道场《法鼓山农禅寺》,以圣严法师箴言「空中花,水中月」为设计理念,将佛教哲学强调的重要观念:「不是真实存在」的幻相,以具体的建筑物表达出来。姚仁喜指出,「怎么把建筑做成『如幻』,因而能提醒造访者的正念,这是我的工作。」这座深富禅意的道场,入围本届远东建筑奖。

《法鼓山农禅寺》坐落于宽广的关渡平原上,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当年圣严法师接住农禅寺,传续东初老人立下的农禅家风,小小农舍因求法的信众延展成铁皮屋,从1978年至2009年,这个简陋的临时道场就是佛门潜修之地。但每逢夏季室内不但不透风,室温更高达40多度,容易中暑,圣严法师便邀请姚仁喜为农禅寺做设计。

台湾寺庙常在做法会,大多是机能性的,圣严法师因而认为,不如做成「景观寺庙」,作为「境教」道场。被问及对未来寺庙的想法时,圣严法师曾说,他在禅定冥想时「看到」寺庙的样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而6字箴言不仅成为姚仁喜道场设计的概念,也是「水月道场」名称由来。姚仁喜认为,佛教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大众看到「真相」,所有的佛教仪式、空间、寺庙等,都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真相」,因此,支持这些仪式的宗教空间,就是要能提醒人们正念,才有可能接近「真相」。

基于这样的思考,姚仁喜在农禅寺使用了几项重要的「境教」元素,包括广阔的水面,让人们看到「真的」寺院,以及它在水上的倒影。风平浪静时,真的寺院与倒影几乎是一样的,人们看到以为真实的东西,其实也不是真实了,体现禅宗「水中的月不是真正的月,空中的花不是真正的花」的观念。走进禅寺先穿越两面高度不同的墙,作为与外界的缓冲。进入道场,就能看到主讲堂伫立在80公尺长的荷花池中,和在池中的倒影,飞扬的金色帘幔形成雅致风光。主建筑采用混凝土,屏除华丽色彩与装饰,传达简朴的禅佛况味。大厅下方的透明设计,为上半部木构造带来空悬于上的缥缈意象,藉此营造虚实交错的沉思意境。大厅西面厚实的木墙刻着「心经」,当阳光透过镂刻的经文洒落,为空间创造灵性气氛,彷如揭示佛祖的悉心教诲,也提醒人们时时秉持「正念」。

中国时报记者吴垠慧/台北报导 (201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