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音乐与图书总馆
台北市音乐与图书总馆
不同于台北市其他音乐厅表演中心座落在大马路或广场边上,台北市音乐与图书中心位于信义路的街道巷弄之中,基地为四个街廓大小,周遭环绕着纵横交织的巷道,唤起人们对台北市东区街道尺度的记忆,狭窄的巷弄里、令人惊艳的小店、咖啡厅、餐馆等四处可见,住商混合的特有环境,构成了此区街景的一大特色。利用这个地点的特色,加上台北人对文化活动的自在性与随机性,把音图中心设计成一个独一无二「街巷中的音乐厅与图书馆」。藉由在地面层留设过道、半户外空间与零售商店等,台北市音乐与图书中心以水平向人性化的尺度与邻近的街道整合,让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越,举办各种活动,与城市合而为一。
音图中心的设计以优雅的弧形天际线来减轻量体感,人们在街巷的狭缝中,远远就能一窥其独特的剪影,具明显的识别性。整体造型简单,外立面的发想源自东方古代竹简书籍与西方音乐五线谱的单纯线条,象征竹简填入文字便成为书册,五线谱填入音符,便谱出丰富的乐章般,以优雅简洁的线条美学承载音图中心丰富的内容。三个主要表演空间分别为1,500席的交响乐厅,600席的演奏厅及450席的国际会议厅,在夜色来临时,转变为发光的盒子,发散出温润的微光,呈现低调静默的文艺气息。
位于基地北侧的图书馆定位为「未来的图书馆」,不仅是市民的「信息交易所」,也是个「交流大客厅」,明亮、宽敞且能多元弹性运用的空间,让人们在此交流、探索、学习、消磨时间或拍照打卡。
南侧则是属于市民的音乐厅,以国际水平的音效设备及空间,隆重地迎接演出者与听众,提供高质量演出与欣赏的场域;同时以「处处是舞台」、「人人可参与」的精神,透过各种非正式的展演空间,包括广场、绿带、花园、中庭、大阶梯、户外平台、开放大厅及屋顶花园等,提供各种演出机会。如此一来,不论是户外的阶梯广场表演、以东区夜景做为背景的屋顶音乐会,或在沿街树荫下的即兴表演等,都让艺术从正式的表演空间中释放出来,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案凭借多元的空间样貌,期望带动属于市民的多层次都会活动,成为台北独一无二、兼具在地性、公共性、文化性及艺术性的文化新地标。
音图中心的设计以优雅的弧形天际线来减轻量体感,人们在街巷的狭缝中,远远就能一窥其独特的剪影,具明显的识别性。整体造型简单,外立面的发想源自东方古代竹简书籍与西方音乐五线谱的单纯线条,象征竹简填入文字便成为书册,五线谱填入音符,便谱出丰富的乐章般,以优雅简洁的线条美学承载音图中心丰富的内容。三个主要表演空间分别为1,500席的交响乐厅,600席的演奏厅及450席的国际会议厅,在夜色来临时,转变为发光的盒子,发散出温润的微光,呈现低调静默的文艺气息。
位于基地北侧的图书馆定位为「未来的图书馆」,不仅是市民的「信息交易所」,也是个「交流大客厅」,明亮、宽敞且能多元弹性运用的空间,让人们在此交流、探索、学习、消磨时间或拍照打卡。
南侧则是属于市民的音乐厅,以国际水平的音效设备及空间,隆重地迎接演出者与听众,提供高质量演出与欣赏的场域;同时以「处处是舞台」、「人人可参与」的精神,透过各种非正式的展演空间,包括广场、绿带、花园、中庭、大阶梯、户外平台、开放大厅及屋顶花园等,提供各种演出机会。如此一来,不论是户外的阶梯广场表演、以东区夜景做为背景的屋顶音乐会,或在沿街树荫下的即兴表演等,都让艺术从正式的表演空间中释放出来,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案凭借多元的空间样貌,期望带动属于市民的多层次都会活动,成为台北独一无二、兼具在地性、公共性、文化性及艺术性的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