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消息

許台灣一個建築新表徵 / 中國時報

許台灣一個建築新表徵 / 中國時報

2001

台灣高鐵新竹站設計高水準 足堪公共工程惕勵

中正機場二期航站在去年開幕後,傷透了本地建築設計者的心。面對台灣高鐵車站的新設計,大家所持的態度就謹慎得多,因為交通建築所扮演的角色,在晚近十餘年來,幾乎都是各國視為門戶象徵的天大案例。因此,對於台高車站的公告,也持著一份預見其象徵本世紀初,台灣建築的代表之作。

交通建築的成就,台灣感受最震撼的是一九九○年代初日本關西機場的完成,這座由義大利建築師皮雅諾在亞洲與日本工程技師完美的結合,掀起重新定義交通建築的價值感,至今仍影響著亞洲各國。此後,幾乎各國的重大交通建築設計案,如機場航空站、高速鐵路車站、普通鐵路的城市終點站,幾乎都找到天字號的建築師來操刀。

建築師們也意識到,一出手的設計,或者成為進入建築史上的新成就,或者換來終身罵名。但觀察所得,交通建築的成就顯然是成篇纍牘。世紀末的各種建築集成,交通建築的成果,所佔篇章,令人愛不釋手。像台灣中正二期航站,把一個國家建築界最不堪聞問的運作模式、設計流程、設計成果,如此赤裸裸地表達出來,而遭致罵名,遍查各國幾乎是絕無僅有。

去年的普立玆克建築獎得主,荷蘭建築師庫哈斯就表示,機場等交通建築,從地理上的邊陲角色,已躍居地球村生活形態的資訊情報核心,其地理的邊陲性,恰好扭轉成為設計與社會需求的中心性。猶如文藝復興城市的廣場角落一般,此論,也為交通建築的定義,重新界定。

綜觀台高的六個車站設計,可堪安慰的是,雖是位於新生活圈的邊陲地帶,但在鵝媽媽角色的建築帶動新開發區的需求下,各家的設計,雖不能發揮極致的成果,但也都有一定的高水準呈現。更如姚仁喜是以一種追求功能滿足之餘,再藉自我挑戰型態,呈現出新車站設計的建築文化新定義,而其他的案例,在工程局部的滿足之際,也都有新意念的開發。這樣的自我惕勵,足堪政府公共工程一窺究竟。

中國時報記者丁榮生 / 台北報導 (200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