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高鐵新竹站 停靠威尼斯 / 中國時報
建築雙年展台灣館訂六日晚盛大開幕 設計師姚仁喜以「月台意象」傳達台灣共同的生活與情感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自九月六日起將展出台灣米、擁擠的松山月台影像與高科技感的台灣高鐵新竹車站模型。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與建築師姚仁喜皆指出,「融合過去與未來的建築意象,讓國際人士體會台灣人共同的生活與感情。」
第八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於當地時間九月七日開展,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與代表台灣參展的建築師姚仁喜,昨日分別啟程赴會,姚仁喜提出「台灣人的共同生活與感情」所興築的高鐵車站,將與未來五年將被執行的全球百餘件建築案例,共同探討世紀初這一波的建築大趨勢。威尼斯建築展台灣館設於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邊的普尼奇歐尼宮,主辦的國立台灣美術館規劃九月六日當天晚上七點舉行盛大開展典禮,由陳郁秀主持後開放各界參觀。
姚仁喜昨日特別對外說明其展覽的意旨與設計趨向,分別是月台劇場、車站建築與台灣建築經驗等三部份的主題空間。他將以臺灣人長久以來偏愛的「車站劇場」形式,向國際建築界表徵這件全球未來五年內最重要的BOT興建案的成果。本屆建築展主題為「未來」,將集合未來五年內,世界各地與最重要建築師事務所所提出的建築與都市設計案。國立台灣美術館在承辦此一展覽競圖時加上一個「二O五O願景台灣—下一個出口」的次主題,因此藉此展出宣示台灣未來的建築實力意味相當濃厚。
姚仁喜所提出的高鐵新竹站設計,原本就融匯現代高科技技藝並賦予新竹客家文化形勢所表達的風土與工藝。在展場上,兩條鐵軌間,散落的是象徵台灣文化的米糠 (因檢疫制度之故,由義大利米糠取代),區隔出兩座月台:一為松山車站擁擠人群的圖像,一為玻璃高架地板所展示的高鐵新竹站的未來觀。姚仁喜昨日強調,「月台身影常在台灣人的記憶中,也許時代的動亂經驗,本地人所歌詠的車站情感都是離情依依,我所捕捉的情境就是這短暫的交會與稍縱即逝的空間經驗。」
為了威尼斯展場佈置,姚仁喜重拾學子生涯,暑假期間去美國修習電影課程。他指出,電影製作的過程與建築設計的思考邏輯,同樣是視覺經驗的累積,剪輯的過程猶如空間的游動。所以新竹高鐵到了威尼斯,將有一組車站形體漂浮在展場中,一比六十的剖面模型是讓建築專業者深刻體會台灣的科技建築,但展場如月台、展出也將如劇場,則是姚仁喜晚近學電影之後所呈現的第一景。「列車進站、到站、人們蜂擁而出、蜂擁而入、列車離站;如同展場,人們好奇而來也蜂湧而出情境相同」。
中國時報記者丁榮生 / 台北報導(200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