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音樂與圖書總館
臺北市音樂與圖書總館
不同於臺北市其他音樂廳表演中心座落在大馬路或廣場邊上,臺北市音樂與圖書中心位於信義路的街道巷弄之中,基地為四個街廓大小,周遭環繞著縱橫交織的巷道,喚起人們對臺北市東區街道尺度的記憶,狹窄的巷弄裡、令人驚豔的小店、咖啡廳、餐館等四處可見,住商混合的特有環境,構成了此區街景的一大特色。利用這個地點的特色,加上臺北人對文化活動的自在性與隨機性,把音圖中心設計成一個獨一無二「街巷中的音樂廳與圖書館」。藉由在地面層留設過道、半戶外空間與零售商店等,臺北市音樂與圖書中心以水平向人性化的尺度與鄰近的街道整合,讓人們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越,舉辦各種活動,與城市合而為一。
音圖中心的設計以優雅的弧形天際線來減輕量體感,人們在街巷的狹縫中,遠遠就能一窺其獨特的剪影,具明顯的識別性。整體造型簡單,外立面的發想源自東方古代竹簡書籍與西方音樂五線譜的單純線條,象徵竹簡填入文字便成為書冊,五線譜填入音符,便譜出豐富的樂章般,以優雅簡潔的線條美學承載音圖中心豐富的內容。三個主要表演空間分別為1,500席的交響樂廳,600席的演奏廳及450席的國際會議廳,在夜色來臨時,轉變為發光的盒子,發散出溫潤的微光,呈現低調靜默的文藝氣息。
位於基地北側的圖書館定位為「未來的圖書館」,不僅是市民的「資訊交易所」,也是個「交流大客廳」,明亮、寬敞且能多元彈性運用的空間,讓人們在此交流、探索、學習、消磨時間或拍照打卡。
南側則是屬於市民的音樂廳,以國際水準的音效設備及空間,隆重地迎接演出者與聽眾,提供高品質演出與欣賞的場域;同時以「處處是舞台」、「人人可參與」的精神,透過各種非正式的展演空間,包括廣場、綠帶、花園、中庭、大階梯、戶外平台、開放大廳及屋頂花園等,提供各種演出機會。如此一來,不論是戶外的階梯廣場表演、以東區夜景做為背景的屋頂音樂會,或在沿街樹蔭下的即興表演等,都讓藝術從正式的表演空間中釋放出來,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案憑藉多元的空間樣貌,期望帶動屬於市民的多層次都會活動,成為臺北獨一無二、兼具在地性、公共性、文化性及藝術性的文化新地標。
音圖中心的設計以優雅的弧形天際線來減輕量體感,人們在街巷的狹縫中,遠遠就能一窺其獨特的剪影,具明顯的識別性。整體造型簡單,外立面的發想源自東方古代竹簡書籍與西方音樂五線譜的單純線條,象徵竹簡填入文字便成為書冊,五線譜填入音符,便譜出豐富的樂章般,以優雅簡潔的線條美學承載音圖中心豐富的內容。三個主要表演空間分別為1,500席的交響樂廳,600席的演奏廳及450席的國際會議廳,在夜色來臨時,轉變為發光的盒子,發散出溫潤的微光,呈現低調靜默的文藝氣息。
位於基地北側的圖書館定位為「未來的圖書館」,不僅是市民的「資訊交易所」,也是個「交流大客廳」,明亮、寬敞且能多元彈性運用的空間,讓人們在此交流、探索、學習、消磨時間或拍照打卡。
南側則是屬於市民的音樂廳,以國際水準的音效設備及空間,隆重地迎接演出者與聽眾,提供高品質演出與欣賞的場域;同時以「處處是舞台」、「人人可參與」的精神,透過各種非正式的展演空間,包括廣場、綠帶、花園、中庭、大階梯、戶外平台、開放大廳及屋頂花園等,提供各種演出機會。如此一來,不論是戶外的階梯廣場表演、以東區夜景做為背景的屋頂音樂會,或在沿街樹蔭下的即興表演等,都讓藝術從正式的表演空間中釋放出來,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案憑藉多元的空間樣貌,期望帶動屬於市民的多層次都會活動,成為臺北獨一無二、兼具在地性、公共性、文化性及藝術性的文化新地標。